泵在工作時液體在葉輪的進口處因一定真空壓力下會產生汽體,汽化的氣泡在液體質點的撞擊運動下,對葉輪等金屬表面產生剝蝕,從而破壞葉輪等金屬,此時真空壓力叫汽化壓力,汽蝕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處單位重量液體所具有的超過汽化壓力的富余。單位用米標注,用(NPSH)r。吸程即為必需汽蝕余量Δh:即泵允許吸液體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許的安裝高度,單位用米。
吸程=標準大氣壓(10米)-汽蝕余量-量(0.5米)
標準大氣壓能壓管路真空高度10米。
例如:某泵必需汽蝕余量為4.0米,求吸程Δh?
解:Δh=10-4.0-0.5=5.5米
解釋水泵的汽蝕現象以及其產生原因
1、汽蝕
液體在一定溫度下,降低壓力到該溫度下的汽化壓力時,液體便產生汽泡。把這種產生氣泡的現象稱為汽蝕。
2、汽蝕潰滅
汽蝕時產生的氣泡,流動到高壓處時,其體積減小以致破滅。這種由于壓力上升氣泡消失在液體中的現象稱為汽蝕潰滅。
3、產生汽蝕的原因及危害
泵在運轉中,若其過流部分的局部區域(通常是葉輪葉片進口稍后的某處)因為某種原因,抽送液體的壓力降低到當時溫度下的液體汽化壓力時,液體便在該處開始汽化,產生大量蒸汽,形成氣泡,當含有大量氣泡的液體向前經葉輪內的高壓區時,氣泡周圍的高壓液體致使氣泡急劇地縮小以到破裂。在氣泡凝結破裂的同時,液體質點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間產生很強烈的水擊作用,并以很高的沖擊頻率打擊金屬表面沖擊應力可達幾百到幾千個大氣壓,沖擊頻率可達每秒幾萬次,嚴重時會將壁厚擊穿。
4、汽蝕過程
在水泵中產生氣泡和氣泡破裂使過流部件遭受到破壞的過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蝕過程。水泵產生汽蝕后除了對過流部件會產生破壞作用、解釋泵的特性曲線。通常把表示主要性能參數之間關系的曲線稱為離心泵的性能曲線或特性曲線,實質上,離心泵性能曲線是液體在泵內運動規律的外部表現形式,通過實測求得。特性曲線包括:流量-揚程曲線(Q-H),流量-效率曲線(Q-η),流量-功率曲線(Q-N),流量-汽蝕余量曲線(Q-(NPSH)r),性能曲線作用是泵的任意的流量點,都可以在曲線上找出一組與其相對的揚程,功率,效率和汽蝕余量值,這一組參數稱為工作狀態,簡稱工況或工況點,離心泵率點的工況稱為佳工況點,佳工況點一般為設計工況點。一般離心泵的額定參數即設計工況點和佳工況點相重合或很接近。在實踐選效率區間運行,即節能,又能保證泵正常工作,因此了解泵的性能參數相當重要。 解釋泵的效率?公式如何?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軸功率之比。η=Pe/P
泵的功率通常指輸入功率,即原動機傳到泵軸上的功率,故又稱軸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泵的揚程和質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積。
Pe=ρg QH (W) 或Pe=γQH/1000 (KW)
ρ:泵輸送液體的密度(kg/m3)
γ:泵輸送液體的重度 γ=ρg (N/ m3)
g:重力加速度(m/s)
質量流量 Qm=ρQ (t/h 或 kg/s)
轉速用轉速表測定。效率根據實測值:n=rQ102計算。
離心泵吸程問題
離心泵選型冊上 假如一臺 流量=50立方/天 揚程50m 功率15kw的泵 汽蝕余量(NPSHR)寫了2.5m
那么1、加上真空引水器后 吸程能達到幾米?
2、不加真空引水器 靠自吸能吸幾米?
3、揚程50m 是不是吸程+送程?
吸程=大氣壓(10m)-需要汽蝕余量(比如2.5m)-量(0.5m)=7m
按公式算的話 吸程7m是指什么?
解答:
泵的汽蝕余量NPSHr越小越好,裝置汽蝕余量NPSHa越大越好,說明液體不容易汽氣蝕.
1、加真空引水器吸程能吸幾米,不能確定,跟你的真空引水器有關系,跟NPSHa也有關系,還有泵的安裝位置.
2、不加真空引水器,理論上可以吸7m
3、揚程50m =泵的出口壓力-泵的進口壓力
4、泵的理論吸程=大氣壓(10m)-需要汽蝕余量(比如2.5m)-量(0.5m)=7m,但實際是達不到的.
【本文標簽】:齒輪泵型號 齒輪油泵價格 齒輪泵參數 齒輪泵型號大全
【責任編輯】:遠東泵業 版權所有:http://www.rubikscode.com/轉載請注明出處